月之为玩,冬则繁霜大寒,夏则蒸云大热,云遮月,霜侵人,蔽与侵,俱害乎玩。秋之于时,后夏先冬; 八月于秋,季始孟终; 十五于夜,又月之中。稽于天道,则寒 暑均; 取于月数,则蟾兔圆。
按照欧阳詹的意思,当时人们喜欢在八月十五赏月,是因为夏天太热,冬天太冷,又因为八月十五这天月圆凉爽,因此这一天最适合赏月。可见,当时人们之所以在八月十五赏月,并不是因为这是节日,而是因为气候合适。
唐朝是诗歌的天堂,关于“月”的诗词,可谓汗牛充栋,其中,李白、白居易等人,对月亮的描写更是佳句频出。以至于到了唐朝中后期,赏月成了士大夫在八月十五必做之事。在《唐书·太宗记》中记载了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一句话,正是因为这句话,很多人认为,中秋节起源于唐朝。如果从中秋的“赏月”习俗上来说,可以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唐朝。但唐朝的中秋节,仅仅作为一种时令,并非“节”的概念。真正把中秋定为节日的,还是在宋朝时期。
宋朝时期,文化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,赏月的风俗融入了更多的娱乐和市井元素,也就是说,到了宋朝,中秋赏月已经不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了,民间也逐渐形成了习俗,并且在这一天注入了诸如“团圆”等节日主题。到了南宋时期,朝廷正式颁布假宁令,中秋节这一天官员可以休假一天。从此开始,中秋节才正式成为了“节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