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6lan 分享题目的网站
试一试站内搜索 题目类型:问答题

进入场区或场外应急状态时,应急
报纸、纸皮属于可回收物。
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,
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,()
绿色某空工业基础级考核评价包括

在古代中秋节有多重要?是何起源(3)


  二、月若有情月长圆:北宋中秋的“团圆”主题

  有唐一朝的铺垫,中秋月圆之夜,文人、士大夫们开始在这一天赏月、吟诗抒怀。到了宋朝,这种传统流传更广。不仅有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,民间也有中秋赏月、嬉闹、举火把等习俗。

  赏月虽好,但并不是年年都能赏月,比如遇到极端天气,无月可赏,岂不扫兴?于是在这一天,人们开始邀请好友欢聚一堂,若是无月,最起码一家人能够相聚一起饮宴。以士大夫晏殊为例,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,他和王君玉是至交好友,每逢中秋,二人都会在一起赏月。有一年中秋,因为天阴,没有月亮可赏,晏殊便十分扫兴,王君玉便写诗助兴,并且把两家的妇孺们都叫到了一起,两家人欢饮到第二天天亮。

 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,在中秋节也有邀请朋友欢聚的习惯。庆历八年,欧阳修在扬州为官,在中秋节之前,他早早地让家人准备好中秋节的食物,他邀请梅尧臣等好友前来相聚。

  最初,宋代文人大多邀请好友、同僚欢聚在中秋之夜,但这种习俗传到民间,就更加世俗了。民间百姓每逢中秋,开始邀请自己的父母兄弟,亲人们欢聚一堂,其乐融融,多了许多生活的气息。在农耕社会,中秋是丰收的季节,底层百姓便把秋收的农作物、蜜饯、瓜果等摆在桌子上,一家人共同品尝,别有一番趣味。

  在这时,有心灵手巧的媳妇,便会做一些糕点和酥饼。苏轼在《留别廉守》写道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饴。”这里提到了“小饼”,而在宋朝《武林旧事》中,首次提到“月饼”二字。由于《淮南子》所记载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发生在月圆之夜,因此人们便把嫦娥、玉兔、桂树(桂花)等图案做在月饼表面,更加增强了中秋节日的民俗氛围。因为月饼和月亮的形状一致,因此都有“团圆”的寓意。

  这种中秋相聚的习俗,在民间得到发展后,明月、桂花、月饼、水果、酒等成了中秋节常出现的民俗元素,若是在江南或临海,蟹也是中秋节必备的美味。亲人们相聚,又有美食果腹,孩子们更加欢闹,大人们更是笑声不断,团聚之情十分浓郁。


点击显示答案
上一题 下一题

CopyRight©i6lan.com 关于本站
蜀ICP备2021017061号-1

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278号